2018年8月31日 星期五

[KaaS] Google 是否自動完成了我們的人生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NCcyv6
本文:
你是一個喜歡用「嗨」還是「嘿」打招呼的人嗎?如果你經常使用 Gmail,可能會發現越來越傾向用「嗨」,為什麼? […]
心得討論:

[KaaS] 台灣新製造怎麼走?鴻海 AI 大腦推手解惑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wtEECg
本文:
過往談新製造,談的是工業 4.0,今年新製造轉型的主軸談的是人工智慧(AI),利用人工智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
心得討論:

[KaaS] Google 語音助理支援雙語功能,搶進歐洲市場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MGoTlp
本文:
智慧音箱買回家通常全家都可以使用,但如果恰好是個雙語家庭該給誰來用就一個頭兩個大了。最近 Google 語音助 […]
心得討論:

[KaaS] AI 雙面刃!部分中國企業狂砍 40% 人力,恐釀大規模失業潮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NAeWT5
本文:
中國鼓勵人工智慧(AI)和自動化,不少公司出現裁員潮,40% 員工丟掉工作。中國官媒極力鼓吹 AI 好處之際, […]
心得討論:

2018年8月30日 星期四

[KaaS] 深度學習助核融合一臂之力,可預測電漿反應提升穩定性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LJwOcF
本文:
為了讓科學家實現核融核發電夢想、在地球上打造像太陽的能量場,美國能源部普林斯頓電漿物理實驗室(PPPL)與普林 […]
心得討論:

2018年8月29日 星期三

[KaaS] AI 大放異彩,柏林電子展充滿各類人工智慧產品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wvwOXR
本文:
一年一度的德國柏林消費電子展(IFA)將於 31 日揭幕,電子產品廠商莫不在人工智慧(AI)賭一把,希望自家產 […]
心得討論:

[KaaS] AI 大放異彩,柏林電子展充滿各類人工智慧產品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wvwOXR
本文:
一年一度的德國柏林消費電子展(IFA)將於 31 日揭幕,電子產品廠商莫不在人工智慧(AI)賭一把,希望自家產 […]
心得討論:

[KaaS] 張善政:台灣人工智慧在三大領域有優勢,但要成功能需藉策略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wqcKH6
本文:
當前,最熱門的科技發展趨勢就屬人工智慧(AI),沒有其他選項了!因此,包括各國政府與科技廠商,都在積極的進行投 […]
心得討論:

[KaaS] Google 開源 AI 模型訓練用強化學習框架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C0H40m
本文:
Google 在人工智慧掌握不少技術,不過幸好他們也不吝分享。最近 Google 就把強化學習框架放在 Git […]
心得討論:

2018年8月28日 星期二

[KaaS] 投入醫療及工業輔具市場,LG 推首款穿戴式機器人 CLOi SuitBot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Mz8LT1
本文:
LG 電子即將於今年德國柏林消費性電子展(IFA 2018)中,發表首款專為工業與醫療保健設計的穿戴式機器人「 […]
心得討論:

[KaaS] 沒錢沒手機也能購物,南韓便利商店推「刷手支付」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BVvsMc
本文:
出門忘了帶錢包、也沒帶手機,想買東西怎麼辦?南韓的 7-11 便利商店推出機器人,可以「刷手支付」,什麼都沒帶 […]
心得討論:

[KaaS] 矽智財權廠商智原擴展 ASIC 服務,支援三星 FinFET 製程因應新應用需求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C63yNJ
本文:
之前《科技新報》曾報導,全球晶圓代工大廠台積電自 2 年前開始大賺挖礦財,代工挖礦機專用的客製化晶片(ASIC […]
心得討論:

[KaaS] 投入醫療及工業輔具市場,LG 推首款穿戴式機器人 CLOi SuitBot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Mz8LT1
本文:
LG 電子即將於今年德國柏林消費性電子展(IFA 2018)中,發表首款專為工業與醫療保健設計的穿戴式機器人「 […]
心得討論:

[KaaS] Uber 對台提 3 大願景,重申不是搶計程車生意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MRDMAT
本文:
Uber 今天提在台 3 大願景,包括 Uber 台北交通數據庫上線、AI 人才培育等,並攜手台灣能元科技,將 […]
心得討論:

2018年8月27日 星期一

[KaaS] 英國評比理財機器人績效遜,報酬輸大盤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PGsX2T
本文:
理財機器人大行其道,投資人只要在線上填寫風險評估表,機器人會依據風險屬性,提供現成的投資組合,過程相當便利。不 […]
心得討論:

[KaaS] 三大平台 Apps 下載破 500 萬,創業家兄弟下半年以 AI 結合點數經濟助成長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NniGqZ
本文:
台灣智慧型手機上網率高達 8 成,加上近年來行動支付使用率持續攀升,帶動整體行動購物商機爆發。上櫃電商公司創業 […]
心得討論:

[KaaS] 智慧零售的實體店升級,在「人貨場」的互動有哪些重點變化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odFw9B
本文:
「智慧零售」風潮近年從美國和中國吹向台灣,稍早筆者提到「亞尼克」蛋糕自動販賣機的新嘗試,這裡想透過分析近期幾個 […]
心得討論:

[KaaS] 手腳不協調跳不出舞步?有了演算法任何人在影片中都是專業舞者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MBYCVi
本文:
除了專業舞者、愛好者和「尬舞」者,大部分人舞動身體時還是有些拘謹和不自在。不過,現在有了叫「Everybody […]
心得討論:

[KaaS] Google 迎頭趕上、打不開中國市場,亞馬遜的智慧音箱生意面臨危機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BPRno3
本文:
智慧音箱是個好生意,而亞馬遜是這門生意的先行者。但如今,它的先發優勢正遇到挑戰。 美國媒體 slate 在一篇 […]
心得討論:

[KaaS] 求職網站:人工智慧相關職位空缺自 2015 年以來增加近一倍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BQs8BY
本文:
人工智慧技術近年快速發展,而相關技術人員的數量當然也增加不少。求職網站 Indeed.com 之前發表數據,顯 […]
心得討論:

[KaaS] 螢幕下指紋新技術崛起,2019 年在指紋辨識的占比將達 13%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MVc3zg
本文:
根據 TrendForce 旗下拓墣產業研究院最新報告指出,繼 vivo、華為、小米、OPPO 之後,三星也即 […]
心得討論:

[KaaS] Gartner 2018 年新興技術發展週期報告:人類與機器的界線更難劃分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BRptYO
本文:
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 Gartner 公布 2018 年新興技術發展週期報告(Hype Cycle for Em […]
心得討論:

[KaaS] 英國評比理財機器人績效遜,報酬輸大盤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PGsX2T
本文:
理財機器人大行其道,投資人只要在線上填寫風險評估表,機器人會依據風險屬性,提供現成的投資組合,過程相當便利。不 […]
心得討論:

2018年8月26日 星期日

[KaaS] 花旗公布十大值得投資技術,電競、抗衰老藥、電池都上榜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MAbziD
本文:
從抗衰老藥物到電競產業,花旗集團旗下研究部門 Citi Research 最近公布一份報告,列出十大最具顛覆性 […]
心得討論:

2018年8月24日 星期五

[KaaS] 除了即時光線追蹤,輝達圖靈架構還有這些 AI 圖像處理能力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MLRC7O
本文:
前幾天,輝達(NVIDIA)發表全新 GPU 架構──Turing(圖靈),被黃仁勳視為 12 年來輝達 GP […]
心得討論:

[KaaS] 藝術必須是人為嗎?這幅 AI 畫作 10 月將在佳士得拍賣登場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LqRjua
本文:
照片中這幅名為「Edmond de Belamy」的畫 10 月即將在紐約佳士得拍賣上登場,但你認得出來這是哪 […]
心得討論:

[KaaS] 新科技全面入侵,消費模式再顛覆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PztUKk
本文:
近來多家實體店導入科技化服務,傳統餐飲零售店透過高科技應用,減少消費者來回走動、排隊等待的時間,增加客戶滿意度 […]
心得討論:

[KaaS] 耶魯研究指出,社交機器人能協助自閉症兒童學習社交技巧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LnQkuS
本文:
由於無法和他人維持良好社交互動,自閉症譜系障礙(ASD)兒童在生活中經常會碰到許多困難,但根據耶魯大學(Yal […]
心得討論:

[KaaS] 這款遊戲竟用 Google AI 達到了用戶 40% 成長?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w7v9IQ
本文:
說到 Google AI(機器學習)在遊戲領域的應用,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星海爭霸 II:自由之翼》、《Dota […]
心得討論:

2018年8月23日 星期四

[KaaS] Sony 機器狗 aibo 量產上軌道,9 月美國開賣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Ln9h0L
本文:
日本媒體 24 日報導,Sony 於 23 日宣布,犬型機器人(智慧型機器狗)「aibo」將飄洋過海,於 9 […]
心得討論:

[KaaS] 讓自駕車開口「說話」,看 Drive.ai 如何完成人機溝通大課題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Lnbjho
本文:
喇叭作響、揮舞手臂、號誌燈閃、眼神交會,這種交通奏鳴曲每天都在全世界各路口上演。 對卡在車陣中無法移動的人來說 […]
心得討論:

[KaaS] MIT 開發出 AI 圖片編輯器,能將圖片中人物背景自動分層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LmcqxN
本文:
麻省理工(MIT)電腦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CSAIL)最近開發出一種 AI 輔助圖片編輯器「Semantic […]
心得討論:

[KaaS] Sony 機器狗 aibo 量產上軌道,9 月美國開賣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Ln9h0L
本文:
日本媒體 24 日報導,Sony 於 23 日宣布,犬型機器人(智慧型機器狗)「aibo」將飄洋過海,於 9 […]
心得討論:

2018年8月22日 星期三

[KaaS] AMD 在 2018 年底前將推出 2 款 7 奈米產品,台積電將直接受惠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BArJDF
本文:
近期,可說是7奈米產品競相冒出頭的時刻!除了中國挖礦機廠商搶下了全球首個 7 奈米製程晶片的首發之外,行動晶片 […]
心得討論:

[KaaS] 推動機器人平台,NVIDIA 再秀次世代 AI 晶片 Jetson Xavier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nZ5Fc5
本文:
在不久前的 WRC 2018 世界機器人大會上,NVIDIA 展出了專為機器人設計的晶片 Jetson Xav […]
心得討論:

2018年8月21日 星期二

[KaaS] 解開網路瘋傳機器人之謎,由 Unity 瑞典團隊設計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N7LZhd
本文:
最近網路瘋傳一段只有十多秒的短片,片中有一個身形瘦削但走得非常穩的機器人,吸引許多網友注目,同時引起有關機器人 […]
心得討論:

[KaaS] 日本政府單位欲引進 AI 技術與機器人,彌補 2020 年東京奧運維安人力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Na3rS2
本文:
隨著日本人口老化日趨嚴重,不僅出現人口負成長,也導致勞動人力持續下滑,為此包括日本政府、製造業、企業、服務業與 […]
心得討論:

[KaaS] 鴻海砸 3 億元深耕人工智慧,驀然認知受青睞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N7k6FM
本文:
鴻海深耕人工智慧,砸下 1 千萬美元(約新台幣 3.07 億元),透過子公司轉投資中國北京驀然認知,布局對話機 […]
心得討論:

[KaaS] 驍龍 855 可能成高通首款搭載 NPU 的 AI 晶片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Lbo26Q
本文:
去年,麒麟 970 憑藉全球首款搭載 NPU 的手機 AI 晶片備受關注,消息稱今年麒麟 980 將升級 NP […]
心得討論:

[KaaS] 日本政府單位欲引進 AI 技術與機器人,彌補 2020 年東京奧運維安人力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Na3rS2
本文:
隨著日本人口老化日趨嚴重,不僅出現人口負成長,也導致勞動人力持續下滑,為此包括日本政府、製造業、企業、服務業與 […]
心得討論:

2018年8月20日 星期一

[KaaS] Facebook 與紐約大學醫學院合作,用深度學習加快 MRI 達十倍速度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N5gN27
本文:
不少科技公司想到新科技與既有科技的結合,會想到醫學這塊,像是 IBM Watson for Oncology […]
心得討論:

[KaaS] 首個應用到大規模真實工業場景的神經網路控制系統,在 Google 上線了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OJX9Ja
本文:
即便深度學習和其他機器學習方法近幾年進展不小,但直接應用到真實工業場景、直接控制工業系統還未見到。深度學習本身 […]
心得討論:

[KaaS] 三星申請專利教 AI 學會「看人臉色」,這或許能多賣幾件衣服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MzJlDS
本文:
比語言更真實的表情,會幫助 AI 更懂你。三星正在訓練 AI 從你的臉部表情,而不光是從嘴巴獲取更多資訊。 8 […]
心得討論:

2018年8月19日 星期日

[KaaS] 英特爾強化人工智慧團隊,宣布購併深度學習新創公司 Vertex.AI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Br9uQL
本文:
根據國外科技網站《TechCrunch》的報導,目前正在進行業務重組,期望藉由人工智慧技術拓展業務的處理器大廠 […]
心得討論:

[KaaS] Google 開發 AI 健康助理,可推薦運動及飲食計畫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Mrezh6
本文:
健康和運動服務市場龐大,不少科技公司都希望分一杯羹。Google 方面當然也不甘示弱,最近有消息指其正在開發名 […]
心得討論:

2018年8月18日 星期六

[KaaS] 怕乘客不信任自駕車,可找 AI 語音助理幫忙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MYyKiM
本文:
雖然人機互動理念已深入人心,但現在車輛的「互動介面」還只包含幾樣簡單元素:地理位置、方向盤回饋和運動、踏板/換 […]
心得討論:

2018年8月16日 星期四

[KaaS] 黃仁勳向特斯拉喊話:未來開發晶片有問題,NVIDIA 願意提供協助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Pg8AJK
本文:
根據美國財經網站《CNBC》的報導,繪圖晶片大廠輝達(NVIDIA)在 17 日凌晨召開 2019 財年第 2 […]
心得討論:

[KaaS] 傳智慧音箱龍頭 Google 下大單,首批或 300 萬台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BifZFF
本文:
智慧音箱市場快速成長,估計今年全年銷售將衝破 1 億台。Google 搶攻商機,據悉找上和碩,打算在年底前開賣 […]
心得討論:

[KaaS] 微軟 Cortanta 和亞馬遜 Alexa 相見歡,但在矽谷的兩巨頭卻不太可能合作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KYgW5F
本文:
2017 年 8 月 30 日,微軟和亞馬遜同時在官方部落格宣布,旗下人工智慧助理 Alexa 和 Corta […]
心得討論:

[KaaS] NVIDIA 第 2 季財報優於預期,但第 3 季展望低於市場,衝擊股價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vRVt9w
本文:
繪圖晶片大廠輝達(NVIDIA)台北時間 17 日凌晨發布了截至 7 月 29 日為止的 2019 財年第 2 […]
心得討論:

[KaaS] 美國掃地機器人滲透率只有 11%,iRobot 為何能獨占大半?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KZi4FX
本文:
近年來,消費機器人得到飛速發展,尤其是掃地機器人,似乎已經開始走向平民化。掃地機器人市場滲透率究竟有多大?中國 […]
心得討論:

[KaaS] 追不上了,南韓政府 2019 年提撥千億元發展 AI 區塊鏈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OCqWUi
本文:
科技發展競爭白熱化,南韓政府也急起直追,要藉由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發展創新科技,為現有產業生態加值。 […]
心得討論:

2018年8月15日 星期三

[KaaS] 未來 Siri 將可聽聲辨人,針對不同使用者偏好權限來運作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vPrfE8
本文:


iPhone 裡的 Siri 依然有點笨,只能辨識一個人的聲音,聽一個人說話,但將來它可能分得清不同人說的話。


▲ 蘋果專利說明。(Source:appleinsider.com)
8  14 日,美國專利商標局公布蘋果一名為「語音輸入處理的用戶特徵分析」(User profiling for voice input processing)專利,顯示蘋果的語音辨識技術可讓裝置判斷不同人的聲音,進而使用預先註冊的帳號。
解鎖裝置有很多種方式,除了最常見的密碼,生物辨識還有指紋、臉部和聲音辨識。目前蘋果電腦就可透過密碼登陸不同帳號。
如果這項專利技術應用到蘋果裝置,最有可能就是增加 Siri 的技能。
根據專利說明,可想像一個場景:甲、乙、丙 3 人在蘋果某個裝置預設好自己的帳號以聲音。
當甲透過聲音叫裝置開啟通訊錄、消息或圖庫時,只能開啟僅限甲帳戶的內容,並不會讀取到乙和丙帳戶。此外,這項專利還會將各用戶的語言風格和用詞習慣記錄下來,構建特定的資料庫。
有業界人士推測,這項專利技術如果可應用到 HomePod,就能大大提升對消費者的吸引力。
語音是很多人認為人機互動的下一個進入點。2011 年至今,Siri 隨著 iPhone 4S 發表面世,到現在也 7 歲了,但比起 Google 和亞馬遜兩家語音助手後來居上,Siri 常被認為不夠聰明機靈,不夠精準智慧。
▲ 蘋果招募 Siri 相關職位都在增長。(Source:Thinknum)
從今年 4 月蘋果放出的招募資訊看來,蘋果今年想招募上百位工程師來拯救 Siri。有統計顯示,2016 年以來,蘋果招募與 Siri 相關職位一直增長,今年上半年尤其明顯。
其實發表最初,蘋果研發團隊對 Siri 的預期是這樣的:
Siri 應是快速準確抓取資訊的助手,或是熟知如何處理複雜工作的助理。
不過這麼多年過去了,Siri 的長進並沒有追上用戶的期待。7 歲的 Siri 確實比當初更「機智」點,支援的語言也達 21 種,能直接呼叫的 App 也越來越多。去年開始,iPhone 用戶可使用 Siri 發微信了。
▲ 使用 HomePod 讀發簡訊需將 Siri 設定成與其一致的語言和地區,還很難用。
但這依然不夠,本應是 Siri 大展拳腳的裝置 HomePod,反因 Siri 的缺點飽受質疑,目前只能將音質當作賣點。
不得不說,Siri 身為全球 5 億活躍用戶使用中的智慧語音助手,在自然語言辨識要走的路依然很長。
(本文由 愛范兒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Flickr/Kārlis Dambrāns CC BY 2.0)
關鍵字:  ,  ,  , 
心得討論: 結合deep learning後讓聲紋辨識越發茁壯,越來越多智慧化的自動判別,逐漸地讓AI改善我們的生活。

[KaaS] 邊緣運算興起,新一波開發風潮可期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MMS9TK
本文:
邊緣運算帶動新的市場商機和轉型,也讓市場對硬體有了新的需求,包括大量裝置如何管理、人工智慧的導入與安全防護如何實現等,但隨著開發過程難度上升,許多廠商開始著手升級開發工具的完整和便利性,讓開發者可以專注在自身業務的投入,造就新一波開發風潮。


邊緣運算改變既有架構,帶動新型開發需求

邊緣運算觸角已涵蓋各領域並得到落實,但由於架構從集中式轉為多節點的分散式,邊緣端(如終端和閘道器等)的自主性提升,使得底層的裝置管理將更複雜、網路技術融合也會更重要,而且安全防護機制需要更加謹慎,因此開發過程需要考量的內容越來越多元,自然增加開發過程的難度。

 邊緣運算基本架構(Source:拓墣產業研究院,2018/08)
對開發者來說,開發過程難度提升會影響產品與服務產出速度和效率,因此越來越多上游廠商積極改善開發工具的實用和便利性,協助開發者專注於自身創新業務開發,而非工具的學習。以下便分析上游 IP 廠商 ARM、晶片廠商 Intel 與雲端廠商微軟等在開發工具和平台的布局與進展。
ARM──從邊緣端進行全方面 IP 擴增
知名 IP 廠 ARM 從多方切入積極布局邊緣運算,於 2017~2018 年推出各式相關 IP,並協助開發者降低開發難度。除了三大晶片 IP 系列產品外,ARM 先前已推出 ARM Mbed 平台,包括 Mbed Cloud 和 Mbed OS 兩大部分,Mbed 主要是基於 ARM 架構,針對 IoT 服務發展的基礎建設框架,並搭配自家 Cortex-M 晶片進行市場推廣和建立生態系。Mbed Edge 主要是透過物聯網閘道器讓使用者能將 Mbed Cloud 裝置管理功能進一步拓展,如對裝置進行導入、控制與管理等。
Mbed Edge 有三大特點:1. 通訊協定轉譯:可將非 IP 協定的聯網裝置(如LoRa和Modbus)轉譯成 IP based,共同在 Mbed Cloud 進行管理;2. 閘道器管理:提高 IoT 閘道器的復原能力和降低停機時間,並新增強化如發送警報通知、程序、資源、診斷與介面管理;3. 實現邊緣運算:使用者可依需求將複雜程度不同的運算資源或演算規則置於閘道器中,就算與雲端斷線仍能獨立運作。
讓物聯網閘道器具備運算資源有兩大好處:1. 閘道器不必從雲端接收指令就能驅動簡單的應用,例如監控生產線的壓力值,一旦系統自動判定預設門檻便會自動關閉生產線,過程不再需要經過雲端;2. 可節省網路流量,藉由閘道器或終端自行決定是否要傳送資料或捨棄。
2018 年後 ARM 進一步針對 Mbed Cloud 進行翻新,廠商可利用新版 Mbed Cloud 實現更彈性的物聯網部署方式。雖然雲端已為多數廠商採用,但仍有廠商受限於安全和法律議題無法跟進,新版 Mbed Cloud 便是針對此現況,開始支援內部部署裝置管理,讓 Mbed Cloud 可支援多個公有、私有、混合雲與內部部署等環境,並讓受限裝置得以連網。由於廠商得以使用、管理並整合新設備和既有設備,新版 Mbed Cloud 亦有助邊緣運算的推動。
在邊緣運算布局上,ARM 也在 2018 年推出 Project Trillium 機器學習運算平台,以因應大量人工智慧應用導入終端裝置趨勢。終端裝置在符合大量運算需求同時,也要能維持同樣能源效率,該平台除了提供使用者高度彈性和擴充性,也將更多人工智慧應用帶進各類終端裝置。
在安全防護方面,ARM 推出 PSA 框架,與首款針對物理安全防竄改的處理器 ARM Cortex-M35P,搭配如 TrustZone、CryptoCell 與 CryptoIsland 等技術和 IP,讓終端裝置在面對網路、軟體與物理等多方面攻擊時,有更強防護能力。
從上述新產品和服務可以看出,ARM 從邊緣端的安全、運算與擴充彈性等各方面進行升級,積極實現 2035 年前達到全球 1 兆連網設備目標。而 2018 年 5 月中 ARM 也與南韓電力廠商 KEPCO 合作儀表系統升級,利用 Mbed Edge 讓 KEPCO 部署各類智慧閘道器,連結電網和公共事業服務,以及對各種家用電器進行資料即時分析,協助優化能源的消費狀況。
Intel──重視視覺於邊緣端的應用
做為全球最重要晶片廠商之一,Intel 積極布局物聯網、人工智慧與邊緣運算相關策略和產品線。從 CES 2018 開始,Intel 便推出許多邊緣運算相關展示,例如與多家廠商合作智慧家庭產品,包括京東新一代語音助理京東叮咚 PLAY,內含 Intel Atom 處理器,除了具備語音辨識能力外,亦可直接從裝置執行臉部辨識。
此外,Intel 也與宏碁、華碩、HP 與聯想等電腦品牌廠商合作,推出搭載 Amazon Alexa 語音助理的電腦產品。Intel 參與協助改善 Alexa 使用體驗,使其支援免手動操控的語音控制,並透過智慧音效技術強化音訊品質和語音喚醒功能,讓使用者可利用語音指令喚醒電腦。
CES 展後,Intel 接著以 2017 年推出的 Intel Xeon 可擴充平台為基礎,推出新型 Xeon D-2100 系列處理器,以將更多運算與智慧能力結合在消費者和商用裝置上(如手機、物聯網感測器與自駕車等),直接在網路邊界(邊緣端)蒐集資料,並於當下做出回饋。
該處理器將智慧功能內嵌於功耗更低的系統單晶片(SoC),支援各種過往因空間和功耗限制而無法導入智慧應用的邊緣環境,如此一來有機會將晶片尺寸縮小,並優化邊緣端硬體裝置的安全、網路、加速與功耗等,未來可因應 5G、網路虛擬化與串聯雲端資源等應用。
在邊緣運算相關範疇中,Intel 特別著重視覺應用技術,近期就購併了 Nervana、Movidius、MobilEye 與 Altera。在 COMPUTEX 2018 前,Intel 更特別針對機器視覺應用發表開放視覺推論和類神經網路最佳化工具套件 OpenVINO,協助開發者快速將邊緣裝置和物聯網裝置收集到的影像資料轉換成有價值資訊。
OpenVINO 可讓開發者結合搭配 CPU、GPU、FPGA 與 VPU 等硬體,並搭配套件中 3 組主要 API,分別是 Deep Learning Deployment Toolkit(深度學習部署工具)、OpenCV(開源電腦視覺及影像處理工具)與 OpenVX(電腦視覺 API 標準),再利用 Intel 旗下深度學習編譯器 nGraph 進行開發。該開發套件亦與市場間主流框架如 TensorFlow、MXNet 與 Caffe 等相容,讓開發者得以更多元工具進行開發。
目前該開發套件已與工業電腦廠商凌華(ADLINK)進行辨識條碼來達到追蹤產品目的,亦與神基(Getac)ALPR 系統進行自動擷取車牌影像功能,並與威聯通和威強電合作進行醫療影像收集,並利用影像強化 AI 推論能力,協助診治老年性黃斑部病變。
微軟──提升邊緣端開發便利與相容性
微軟近年積極發展邊緣運算,微軟執行長更於 2018 年開發者大會上表示,Intelligent Cloud 和 Intelligent Edge 時代已來臨,將大力投入 AI 技術、產品與服務開發,並以社會公益角度出發,除了之前啟動的「AI for Earth」計畫,另一個針對殘疾人士的「AI for Accessibility」5 年計畫也跟著開啟,預計將投入 2,500萬美元。
微軟最初以物聯網相關業務切入,推出 Azure IoT 套件,協助廠商進行 IoT 業務轉型,其中與邊緣運算較有關係的為 Azure IoT Hub 和 2017 年推出的 Azure IoT Edge。Azure IoT Hub 主要處理雲端和裝置間的溝通,包括通訊模式和協定支援、裝置安全性與裝置狀態監控;Azure IoT Edge 則是導入在 Azure IoT Hub 之前,主要是將雲端分析結果或自定義邏輯演算置入裝置中,讓裝置不再只是收集資料或資料管理的管道,而是可確實將 AI 應用落地的解決方案。
微軟對 Intelligent Edge 的認知在於,未來智慧裝置並不需時刻處於連網狀態,就能讓使用者觀看、傾聽、理解與進行預測,亦即智慧裝置需擁有更多運算和自處理的能力。
微軟也於 2018 年升級 Azure IoT Edge,若從開發端來看,首先是將 Azure IoT Edge 進行開源,讓客戶可自行修改 Edge 端應用,提高掌控度;第二為既有 Azure 認知服務中的 Custom Vision 服務,已得以部署至 Azure IoT Edge 中,讓無人機和工業設備等邊緣端裝置不需連網就能進行關鍵決策。預計未來微軟將會在 Azure IoT Edge 上開放更多認知服務。
第三便是容器化解決方案的簡化,微軟的 Azure Kubernetes Service(AKS)大幅整合開發工具、工作空間、DevOps 功能、網路與監控工具等功能,讓開發者可專注於編程而非工具的學習和轉換,也讓開發者能迅速上手 Kubernetes,且微軟預計也將讓 Azure IoT Edge 裝置支援 Kubernetes 服務,從微軟對 AKS 的重視,也可看出 Kubernetes 對開發者社群的重要性日增。
除了開發者方面,Microsoft也與其他廠商合作,例如與無人機大廠 DJI 共同推出針對 Windows 10 電腦創建的 SDK,以 Azure 做為雲端平台,拓展商用無人機與 SaaS 解決方案。該 SDK 有助於提升 Windows 10 相關無人機裝置,實現更佳的飛行控制和即時資料傳輸能力,同時兩方也將共同開發基於 Azure IoT Edge 和 Microsoft人工智慧的解決方案。
Microsoft亦與另一個晶片大廠高通(Qualcomm)共同打造執行於 Azure IoT Edge 的 Vision AI 開發套件,主要是為基於攝影鏡頭的物聯網解決方案提供關鍵軟硬體支援,開發者可透過 Azure Machine Learning Services、Qualcomm Vision Intelligence Platform 與 Qualcomm AI Engine 加速解決方案生成,這些攝影鏡頭也能於 Azure 平台上執行進階服務,例如機器學習、串流分析與認知服務,並載入於 Edge 端運行。
由上述Microsoft各項發展可知,從 Azure IoT Edge 進行業務擴展和生態圈佈建已是未來策略主軸,除了簡化與強化 Edge 端的開發過程和功能外,也會將既有的認知服務逐步與 Azure IoT Edge 結合,讓人工智慧得以在邊緣端落實,達到 Intelligent Edge 目標。
技術的開放和創新對Microsoft來說是現在進行式,也確實受到市場肯定,因此Microsoft持續積極建立生態圈和深化合作關係,2018 年也發起「Intelligent edge 合作夥伴社群」,希望透過認證等方式強化與合作夥伴的關係。

小結

AI 加速朝邊緣移動,視覺將是主要廣泛應用
隨著運算能力提升加上人工智慧導入,有助於邊緣端實現更多智慧化和自動化的應用,其中視覺應用將會成為邊緣運算主流之一,例如物件辨識、人臉辨識、行為辨識、即時偵錯與即時警示等都會開始應用於各場域中,涵蓋製造業、智慧城市、自駕車、智慧家庭與智慧零售等,將會成為邊緣運算興起的第一波主要亮點。
邊緣運算架構更趨複雜,開發工具講求便利與全面
由於邊緣運算不同於過往連上雲端時,需時時保持連網狀態,加上邊緣端的運算和執行能力提升,可以加入更多安全防護措施。但邊緣運算將雲端架構分層處理,在數據的篩選、傳遞、儲存與應用上差異極大,整體架構將更複雜,也因此有越來越多廠商致力於降低開發者在開發過程時遇到的困難,預計便利性高的開發工具將日漸增加。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關鍵字:  ,  ,  ,  , 
心得討論: 邊緣運算或是霧運算可以有效降低雲端的負荷以及提高安全性,在未來也逐漸成為趨勢的主力科技。

[KaaS] 進入 AI 實務應用年代,李開復:實體世界的海量資料造就強大競爭力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MojX3S
本文:
人工智慧(AI)發展半世紀以來經過數次寒冬,如今隨著深度學習落實於各個領域,對我們的世界造成空前衝擊。創新工場 […]
心得討論:

[KaaS] 全球自閉症患者達 6,700 萬,這個可愛的機器人希望能幫助他們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Mtn6zi
本文:
據統計,21 世紀初全球自閉症患者達到 6,700 萬。隨著自閉症的發病率逐年增長,這個群體也越受人們關注。 […]
心得討論:

2018年8月14日 星期二

[KaaS] Google 出資 100 萬美元,協助黑人和女性學習人工智慧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BedfJm
本文:
雖說電腦本身不會歧視,但開發者的構成卻可能會無意間讓系統出現歧視的情況,因此目前有不少科技公司都致力讓人工智慧開發變得更平等,減少歧視。


美國加州的非營利組織 AI4All 最近得到 Google.org 的 100 萬美元撥款,以擴充服務範圍。此組織專門向社會被忽視的族群和女性進行外展科技教育工作,讓他們可接觸人工智慧等比較進階的科技知識,希望可讓業界加入更多不同膚色的開發者,性別比例也更平衡。
之前已有不少研究發現,由於人工智慧的開發和機器學習的材料都以白人為主,導致系統對有色人種的分析不準確,甚至有歧視成分。例如容貌辨識系統,有色人種更容易判斷成罪犯,執法時採用這種系統將帶來後果嚴重的誤判問題,微軟之前開始研究如何減少容貌辨識的歧視問題。透過容許更多不同族裔的人進入業界,將讓開發社群更多元化,對未來的人工智慧開發也有正面作用。
AI4All 總裁 Tess Posner 表示,他們需要在科技開發過程讓受該科技影響的人得以參與,確保開發過程負責任。如果沒有人提出合適的問題,會導致偏見存在。目前他們在美國全國舉辦科技學習營,邀請低收入族群、有色人種和女性參與,參加者都是高中生。未來他們將推出免費線上人工智慧學習課程,讓世界所有人都可以獲得這方面的知識。
(本文由 Unwire Pro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AI4ALL

延伸閱讀:

關鍵字:  ,  ,  , 
心得討論: 在AI的資料庫中,若一直以性別、種族歧視的概念作為訓練資料,最後的結果也依定會是帶有色眼鏡的結果,因此在創造訓練資料或是尋找訓練模式的時候一定要有各種多樣性人種的共同協做才有更公平的結果。

[KaaS] 2018 中科 FRC 季後賽前哨站,專業組裝課程開跑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OAqxl9
本文:
科技部中部科學園區管理局為提供給台灣學子最高品質的機器人教育,從 7 月開始舉辦一連串 FRC(FIRST R […]
心得討論:

2018年8月13日 星期一

[KaaS] Google AI 辨識眼疾功力高,擊敗人類醫生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MHBzo8
本文:
Google 旗下的人工智慧(AI)公司「DeepMind」,研發出 AI 科技,可以從 3D 視網膜掃描片上,辨識 50 多種眼部疾病。由於 AI 判斷極為準確,早期測試結果甚至勝過訓練有素的人類醫生,未來計劃用於臨床治療。


Business Insider、金融時報報導,DeepMind 攜手英國倫敦知名的摩爾眼科醫院(Moorfields Eye Hospital),13 日在醫學期刊《Nature Medicine》發布共同研究成果,宣稱 DeepMind 演算法能夠正確辨識青光眼、黃斑部病變等疾病,並建議是否需要緊急治療,避免視力喪失。
文章指出,摩爾眼科提供近 1.5 萬份的 3D 視網膜掃描片,由人類醫生先標記出病變區域,AI 再從此一資料庫中學習。初步結果顯示,以 997 張掃描片做比較,演算法建議轉診的準確度,超過摩爾眼科醫院的 8 名視網膜專家。AI 錯誤率只有 5.5%,專科醫生的錯誤率則在 6.7%~24.1% 之間。如果專科醫生取得病患的相關訊息,錯誤率可降至 5.5%~13.1%,僅和 AI 打平而已。
眼科醫生 Pearse Keane 是論文共同撰寫者之一,他說結果好到讓人「嚇到下巴掉下來」,未來 3 年內,AI 可望在英國國家醫療系統NHS使用。DeepMind Health 主管 Dominic King 指出,該公司也和倫敦大學學院醫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Hospitals)合作,學習判讀放射線掃描片;並和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結盟,學習判讀乳房攝影(Mammograms)結果,未來可能會在醫療領域上更加廣泛使用 AI。
(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pixabay

延伸閱讀:

關鍵字:  ,  ,  ,  ,  , 
心得討論: 以醫學這種需要大量經驗、資料累積的判別,人工智慧利用過去的資料庫來進行判斷,辨識率穩穩高過人類專家是沒問題的,只要給他的參數足夠正確。

2018年8月12日 星期日

[KaaS] Google Brain 用強化學習為行動裝置量身訂做最好最快的 CNN 模型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OuHv4k
本文:
卷積神經網路(CNN)廣泛用於影像分類、人臉辨識、物體偵測及其他工作。然而,為行動裝置設計 CNN 模型是個大挑戰,因行動模型需要又小又快,同時還要保持足夠的準確率。雖然研究人員花了非常多時間精力在行動模型的設計和改良,做出 MobileNet 和 MobileNetV2 這類成果,但人工設計高效模型始終很有難度,其中有許多可能性需要考慮。


受 AutoML 神經網路架構搜尋研究的啟發,Google Brain 團隊開始考慮能否透過 AutoML 的力量讓行動裝置 CNN 模型設計也更進一步。Google AI 部落格的新文章,介紹了用 AutoML 思路為行動裝置找到更好網路架構的研究成果,以下為文章編譯。
Google 論文MnasNet: Platform-Aware Neural Architecture Search for Mobile中,嘗試了一種基於強化學習範式的自動神經網路架構搜尋方法來設計行動模型。為了應付行動裝置的執行速度限制,Google Brain 研究人員專門把執行速度資訊也加入搜尋演算法的主回饋函數,這樣搜到的模型就是可在執行速度和辨識準確率之間取得良好平衡的模型。透過這種方法,MnasNet 找到的模型比目前頂級人工設計模型 MobileNetV2 快 1.5 倍,比 NASNet 快 2.4 倍,同時還保持同樣的 ImageNet 首位準確率。
以往的網路架構搜尋方法中,模型的執行速度通常借助另一種指標參考(比如考慮裝置的每秒運算數目),而 Google Brain 此次透過在給定的裝置上執行模型,直接測量模型的執行時間長短;研究使用的就是自家 Pixel 手機,可直接測量模型在真實環境執行時的具體表現,尤其不同型號的行動裝置有不同的軟硬體屬性,僅憑運算速度這項指標無法概括全部情況;為了達到準確率和執行速度之間的最佳平衡,所需的模型架構也有不同。
Google Brain 方法的總體流程主要由 3 個部分組成:一個基於 RNN 的控制器用於學習模型架構並取樣,一個訓練器用於構建模型並訓練模型得到準確率,還有一個推理引擎,會在真實手機上透過 TensorFlow Lite 執行模型、測量模型的執行速度。他們把工作公式化為一個多目標最佳化問題,最佳化過程中得以兼顧高準確率和高執行速度;使用的強化學習演算法有個自訂回饋函數,可在不斷探索時找到帕累托最優的解決方案(如不斷提升模型準確率,同時不讓執行速度降低)。
▲ 為行動裝置自動搜尋神經網路架構的總體流程圖。
對網路架構搜尋過程,為了在搜尋彈性和空間大小之間取得平衡,Google Brain 研究人員提出一種新的因子分解層級化搜尋空間,設計是把一整個卷積網路分解為一系列按順序連線的模組,然後用一個層級化搜尋空間決定每個模組的層架構,這樣設計的搜尋流程可允許不同層使用不同作業和連線方式。同時也強制要求同個模組的所有層都共用同種架構,相比普通的每層獨立搜尋架構,這樣就把搜尋空間顯著減小數個等級。
▲ 從新因子分解層級化搜尋空間取樣得到的 MnasNet 網路,整個網路架構可有多種不同層。
Google Brain 研究人員在 ImageNet 影像分類和 COCO 物體偵測工作測試這種方法的效果。實驗中,這種方法找到的網路在典型行動裝置計算速度限制下達到準確率新高紀錄。下圖展示了 ImageNet 的結果。
▲ ImageNet 的首位準確率與推理延遲對比。論文新方法找到的模型記號為 MnasNet。
在 ImageNet,如果要達到同樣準確率,MnasNet 模型可比目前頂級人工設計的模型 MobileNetV2 快 1.5 倍,比 NASNet 快 2.4 倍,其中 NASNet 也是用網路架構搜尋找到的。採用「壓縮─激勵」squeeze-and-excitation)最佳化後,Google 新的 MnasNet + SE 模型首位準確率可達 76.1%,這已達 ResNet-50 水準,但卻比 ResNet-50 的參數少了 19 倍,乘─加的計算運算目也減少了 10 倍。在 COCOGoogle 的模型系列可同時在準確率和執行速度領先 MobileNet,準確率與 SSD300 模型相當,但所需計算量少了 35 倍。
Google Brain 研究人員很高興看到自動搜尋得到的模型可在多個複雜的行動電腦視覺工作取得頂級成績。未來他們計劃在搜尋空間整合更多作業和最佳化方法供用戶選擇,也嘗試應用到語義分割等更多行動電腦視覺工作。
(本文由 雷鋒網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Google AI
心得討論: 仔細的去看Google Brain那些論文其實也可以發現有些內容訊息破碎,含糊不清,如果要參考這些文獻,可能還是得從原始碼去著手比較不會有錯誤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