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9日 星期五

[KaaS] LINE 年度發表會重點回顧,AI 和金融出盡鋒頭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Kifgsa
本文:
LINE 在 6 月 28 日舉辦年度發表會 LINE CONFERENCE 2018,宣布要重塑娛樂、媒體、業務、商務、人工智慧(AI)與金融六大領域,其中 AI 和金融將成為發展重點。



不缺席當紅的區塊鏈領域

LINE 未來將採用自行開發的區塊鏈技術打造 LINE 代幣經濟,在用戶使用服務並給予回饋意見之後,向用戶發放 LINE 的虛擬貨幣。這種利用虛擬貨幣來蒐集顧客意見的做法未來不只用於 LINE 的服務,還將擴及其他不屬於 LINE 的服務,為客戶省下開發類似類似系統的成本。LINE 在 4 月成立了開發去中心化應用程式的研究單位 LINE Blockchain Lab,和發展代幣經濟的子公司 unblock,全力投入區塊鏈技術的發展。
▲ LINE 將以自行開發的區塊鏈技術打造 LINE 代幣經濟。
在娛樂領域,僅在日本上線的 LINE MUSIC 到 2018 年 5 月應用程式下載次數已突破 2,600 萬次,付費用戶數也近 130 萬。此外,LINE 和南韓最大漫畫與書籍服務 NAVER WEBTOON 合作,加強旗下的數位漫畫服務 LINE Manga。遊戲方面,LINE 將在日本推出 LINE QUICK GAME 系統,讓用戶不需要離開 LINE 應用程式,就能在官方帳號裡玩遊戲,台灣則會在下半年發表 H5 遊戲平台。
LINE SHOPPING 未來將拓展線下服務,發展為多元的購物入口。另一方面也結合 LINE Pay,推出 LINE Pay 帳號認證支付功能,讓 LINE Pay 線上付款時可以使用 LINE Points 支付,簡化購物流程。LINE 大會時也發表了新的旅遊服務 LINE Travel,讓用戶可以針對飯店、機票和套裝行程搜尋、預訂和比價。LINE Travel 功能將陸續上線,這項服務預計未來也可以在台灣使用。

推出新款智慧型音箱 Clova Desk,開放 Clova 技術平台

LINE 在 2017 年的大會上發表了 AI 語音助理 Clova,這次則公布技術應用的拓展、與 Toyota 的合作以及發表新款的智慧音箱。LINE 宣布支援 Clova Home 的家電產品持續增加,而且會持續邀請更多製造商加入支援 Clova Home 的行列。LINE 預計在秋季推出小小兵造型的智慧音箱,還發表了專為智慧音箱設計的紅外線底座,提供紅外線遠端遙控功能。在冬季則預計推出搭載螢幕的新款智慧型音箱 Clova Desk,有白色和黑色兩款,配備可辨識圖像的相機、紅外遙控功能以及電池。
▲ LINE 將在秋季推出小小兵造型的智慧音箱。
▲ 新款智慧型音箱 Clova Desk。
LINE 也打算借助其他開發者的力量,預計在 7 月推出 Clova 擴充套件(Clova Extension Kit),7 月中下旬推出 Clova 技術商店(Clova Skill Store),讓開發者研發 Clova 的新技術或是延伸 Clova 現有技術的應用。LINE 利用深度學習為基礎的 DNN-TTS 技術,強化 Clova 的角色深度,而且只需要使用 4 小時聲音收錄的資訊量,就能模仿並合成清晰擬真的聲音。另外 LINE 與豐田汽車(Toyota)合作,發表搭載相容 Clova Auto 車上機系統的新車款,並在冬天上市。Clova Auto將連結汽車儀表板和方向盤上的聲音辨識按鈕,讓駕駛在開車過程可以透過聲音安全操作日常所需的功能,包含接收 LINE 訊息、撥打 LINE 免費語音通話及使用 LINE MUSIC 聽音樂等。

加密貨幣交易所、保險和非接觸式支付全都來

金融方面 LINE 也有重大進展,宣布成立加密貨幣交易所 BITBOX,讓美國日本以外的全球用戶都能交易超過 30 種的熱門加密貨幣。秋季 LINE 將推出個人化金融管理解決方案 LINE 家計簿,並連結 LINE Pay、網路銀行、信用卡及電商網站等其他金融服務,讓用戶能夠進行開銷、收入和資產管理。而且還提供支援光學字元識別,用戶只要將收據拍照,LINE 家計簿就能自動讀取並記錄收據明細。
▲ 加密貨幣交易所 BITBOX 預計將支援 15 種語言,能交易超過 30 種熱門加密貨幣。
LINE 對金融領域的野心不止於此,接下來還要跨入保險領域。LINE 在 4 月和損保日本興亞結盟,跨足非人身保險領域,現在則是要投資 justInCase。justInCase 是新興的保險公司,運用人工智慧和多種數據為用戶個別計算風險,制定客製化投保費率,並提供許多新型態的保險服務。justInCase Inc.目前已完成小額短期保險公司登記,計劃 7 月開始營運。
LINE 在支付領域與 JCB 旗下非接觸式支付 QUICPay 結盟,計畫年底在日本推出非接觸式支付服務。Android 用戶只要將智慧型手機靠近讀卡機,就能以 LINE Pay 裡的儲值餘額付款,成為繼 LINE Pay 卡和 LINE Pay 掃碼支付的第三種付款方式。LINE Pay 在日本推出 LINE Point 獎勵機制 My Level,用戶會依徽章顏色顏色的不同獲得不同比例的 LINE Points 回饋。LINE 宣布從 8 月 1 日起到 2019 年 7 月為止,獎勵機制 My Level 將大幅升級,擁有獎勵資格的用戶將可在原先 LINE Points 的回饋比例上再額外獲得 3% 的 LINE Points 回饋。
為了擴大 LINE Pay 的使用範圍,LINE 向中小企業推出兼具支付與行銷功能的商用 LINE Pay 應用程式。店家下載商用LINE Pay 應用程式並通過審核成為 LINE Pay 商家後,就可以利用收銀機功能掃瞄顧客 LINE Pay 的 QR code 結帳,也能使用訊息傳送功能傳送訊息和發放折價券給帳號好友。為推廣商用 LINE Pay 應用程式,從 2018 年 8 月開始為期 3 年,LINE Pay 免收所有前期費用和交易手續費。
(圖片來源:LINE)

延伸閱讀:

心得討論:
LINE 對金融領域的野心不止於此,接下來還要跨入保險領域。憑藉著他廣大的擴及率,不斷地推進各項服務。

2018年6月22日 星期五

[KaaS] 福斯集團推動工業 4.0 有成,欲實現完全自主生產的最終目標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tpfVwo
本文:
過去電動車大廠 Tesla 積極推動全自動化生產,欲打造無人汽車工廠,以及降低人事成本,儘管 Tesla 衝刺 Model 3 車款產能,但其生產線卻一直無法改善,導致進度持續落後,連執行長 Elon Musk 為此不得不坦承,過度仰賴機器人是 Model 3 產量受限的因素之一,為了提升生產效率,需要更多人力來協助組裝。


Tesla 推動全自動化生產仍遇瓶頸,BMW 仍擁抱人力

平心而言,現階段工業機器人仍需仰賴長時間的訓練、搭配多組感測器模組,才能勉強做到人力般的靈活,尤其是《彭博》曾報導 BMW 董事成員 Oliver Zipse 專訪,Oliver Zipse 表示全自動化生產不是 BMW 的目標,因為人力有無法替代的靈活性,並進一步表示高階車款的生產情況較寬裕,但若要生產普級車款,如何維持生產效率、控制成本仍非常重要。
近年來 BMW 積極發展一套能不斷生產精品車款的生產系統,並也開始將同樣的生產系統套用在電動車生產,創造的產能規模也超越 Tesla。根據 BMW 資料指出,BMW 生產線能在 2 週內,生產 Tesla 一年份的電動車產量。

福斯集團積極推動所有生產基地工業 4.0 化,以期維持在汽車業的競爭力

同樣德國血統的福斯集團,旗下擁有普通品牌 VW、Skoda、Seat、轎跑車品牌 AUDI、Porsche、Bentley、超跑車品牌 Lamborghini、Bugatti、商用車品牌 Volkswagen Commercial Vehicles、MAN、Scania 等,全球有 120 家汽車工廠、員工數超過 62 萬人、年產量超過 1,000 萬輛。
經歷柴油門風暴及面臨巨額罰金後,福斯集團為了在趨於激烈的汽車業市場維持優勢,規劃至 2025 年福斯集團所有生產基地,包括中國生產工廠,均將達成生產過程數位化和網路無縫切換,並保證自我控制、自我優化與可持續的生產。尤其是生產線導入有人機協作功能的工業機器人,可與組裝員工協同作業,加快生產速度。
以福斯斯洛伐克的工廠為例,目前生產組裝 3 輛車僅需 2.5 分鐘,平均每輛車出廠時間間隔為 0.83 分鐘,即為約 50 秒,但對福斯集團而言,「秒速造車」並不是最終目標,而是要做到完全自主生產。所謂自主生產並不是指完全不需要人類,而是由人告訴機器人需要生產什麼,再由機器人自行組合成生產線生產。
福斯為了達到自主生產目標,在旗下 SPL 智慧生產實驗室分別發展自行移動的生產機器人與一套基於大數據和 AI 處理技術的中樞神經系統,尤其後者是一套能追蹤所有生產數據的超級系統,能分析欲生產某款車型需要哪種機器人與哪些零組件,進一步自行調配機器人和零組件。再者,這套生產系統可透過人工智慧等技術導入,在組織生產環節過程自主學習,並在下一次生產不斷優化生產流程,提升生產效率。
(首圖來源:福斯

延伸閱讀:

關鍵字:  ,  ,  ,  ,  ,  ,  , 
心得討論: 自動組裝在汽車業越來越普遍,我們不彷想想還有哪些工業是需要大量人類去實行的,可以將其自動化。

[KaaS] 六度摘冠 AI 專家:機器選股要取代人類仍是科幻小說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tkr02B
本文:
人工智慧(AI)和機器選股蔚為風潮,人人都想沾上邊,但是目前究竟發展到什麼地步,是否能夠取代人類?長期致力於此 […]
心得討論:

[KaaS] 直播看球不過癮?研究人員想用 AR 將「世界盃」搬到你的桌面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loU1WB
本文:
四年一度的世界盃足球賽正在激戰,大部分球迷都不可能親臨現場,只能守在電視電腦螢幕前觀看直播。試想一下,如果能透 […]
心得討論:

[KaaS] 福特 Argo 從蘋果、Uber 搶人,自動駕駛人才成搶奪重點領域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JXcEQ5
本文:
去年福特豪擲 10 億美元,在匹茲堡組了一家叫 Argo AI 的人工智慧公司,當時該公司僅有十多名員工。 收 […]
心得討論:

2018年6月21日 星期四

[KaaS] 為了培育 AI 人才,交大與微軟合辦線上 AI 課程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MNexge
本文:
許多人常講產學落差,抱怨學校教出來的學生業界不同用,而學生則抱怨學校教得太理論了,根本不會。在業界遇到的情況。 […]
心得討論:

[KaaS] 微軟收購 AI 創企 Bonsai,探索深度強化學習商業化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MHeoL3
本文:
微軟 20 日公布消息,正式收購加州柏克萊的人工智慧新創公司 Bonsai,以加強人工智慧開發工具集,在人工智 […]
心得討論:

[KaaS] 英特爾成功開發新款量子晶片,為量子電腦發展邁出新里程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yvuip0
本文:
根據外電報導,處理器大廠英特爾 (Intel) 的研究人員透露,該團隊正在測試一種微小的新型量子晶片,以推動量 […]
心得討論:

[KaaS] 小摩試行企金虛擬助理,助 5 兆美元金流流通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MLnshV
本文:
人工智慧(AI)應用再添一樁,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小摩)的企業財務服務部門,開始試驗 AI […]
心得討論:

[KaaS] 國家基金領投 AI 獨角獸,寒武紀估值達 25 億美元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K0UJEa
本文:
中國首家 AI 獨角獸,寒武紀科技在 20 日宣布完成 B 輪融資。 寒武紀科技於 2016 年成立,前身是中 […]
心得討論:

[KaaS] 川普嚴抓邊境非法移民,微軟也被捲入其中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MGSlo1
本文:
近來,川普政府在美國墨西哥邊境大力拘捕非法移民,導致數千名兒童與父母分離,引發極大關注。   據了解,由於為移 […]
心得討論:

2018年6月20日 星期三

[KaaS] Amazon Alexa 揮師旅館業,旅客在房間也有小管家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ytCVAi
本文:
Amazon 在 6 月 19 日宣布與萬豪國際合作,推出專為高級旅館設計的「旅館版」Alexa,可以用來要求 […]
心得討論:

[KaaS] DeepMind 首次披露旗下專利申請情況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I4MEg9
本文:
身為頂尖的人工智慧研究公司,DeepMind 近年申請了一堆國際專利,但專利內容和申請數量就不得而知了。最近, […]
心得討論:

[KaaS] Nvidia 有新技術,普通影片轉成慢動作也能滑順清晰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M53cqp
本文:
總有許多美好的瞬間,想用慢動作錄影記錄下來,再慢慢重播欣賞。但手機拍攝的慢動作影片,總是讓我們不太滿意。這回輝 […]
心得討論:

[KaaS] AI 智慧音箱帶來的產業格局和生活改變,可能比你想像大得多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yA5SuD
本文:
「小愛同學,提醒我 15 分鐘後拿下面膜!」愛美的小玲說。「小愛同學,幫我打開掃地機器人!」愛乾淨的小敏說。「 […]
心得討論:

[KaaS] IBM 推出會辯論的 AI,首戰擊敗人類頂尖辯手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tlWvJ6
本文:
6 月 18 日,舊金山的 IBM 辦公室,人工智慧在一場辯論賽擊敗了人類頂尖辯手。 參戰的是 IBM Res […]
心得討論:

[KaaS] 以 VR 和 AI 打造美墨虛擬圍牆,Lattice 監控系統抓捕偷渡客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JQZjsN
本文:
邊界問題一直以來都是美國和墨西哥爭論的焦點,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競選時甚至說出要在邊境蓋 […]
心得討論:

[KaaS] 下個版本的 AlphaGo,會不會已經能認路了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K3YM2N
本文:
2014 年上映的電影《雲端情人》(Her)中,男主角西奧多帶著搭載 AI 操作系統「莎曼珊」的手機,走在擁擠 […]
心得討論:

[KaaS] 不需要人類知識,AI 也能以更少步數復原任意 3 階魔方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M2aPhn
本文:
魔術方塊是非常有趣的益智玩具,但從難度來說,並不比其他棋類遊戲困難,如果人工智慧(AI)演算法可以在國際象棋或 […]
心得討論:

[KaaS] 貝佐斯頭疼,是否要把臉部辨識技術賣給警方?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tiZuSw
本文:
在 AI 技術不斷發展的大趨勢面前,幾乎所有科技巨頭都要面臨愈加嚴苛的道德評判和輿論──之前不得不接受美國國會 […]
心得討論:

[KaaS] 2018 年俄羅斯世界盃,運用了哪些「智慧硬體」?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JY557N
本文:
等了 4 年,世界盃終於來了,這個牽動超數十億美元產業,吸引全球超過一半人口關注的賽事,正在俄羅斯境內如火如荼 […]
心得討論:

[KaaS] 九成中國 AI 公司虧錢,大數據是成敗關鍵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t97ENQ
本文:
人工智慧(AI)系統 AlphaGo 打敗世界棋王,讓外界對 AI 產業的發展有了更多想像。但日前發布的一項報 […]
心得討論:

[KaaS] 臉部辨識將成全球趨勢,Nvidia 受惠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MBASx7
本文:
中國使用臉部辨識科技,全面監視國內民眾,瑞銀預測其他國家也會跟進,將利用人工智慧(AI)打造龐大的監測系統。A […]
心得討論:

[KaaS] 助企業自動化轉型!Universal Robots 全新 e-Series 協作型機器人全面升級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tlq2Ta
本文:
協作型機器人是製造業自動化轉型中相當重要的發展趨勢。丹麥機器人製造商 Universal Robots 稍早在 […]
心得討論:

2018年6月19日 星期二

[KaaS] 只有兩名員工,機器人廚房 Spyce 波士頓開業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ll8Zx0
本文:
連鎖快餐店開始使用自助點餐機器,豪華郵輪的酒吧配備機器人調酒師,自動化和機器人越來越常出現在餐飲服務業。最近波士頓就有一間以簡便速食為主題的餐廳,廚房就是由機器人負責,開設這間餐廳的是名叫 Spyce 的新創公司。


Spyce 將食物命名為「Complex Meals」,不過實際並非如名字複雜,就只是現在美國頗流行的穀物碗,裡面有蔬菜、穀物和肉類。Complex Meals 的食譜由名法國廚師 Daniel Boulud 設計,他在紐約等多個城市都有餐廳。機器人只要把準備好的蔬菜、肉類和穀物材料,依據客人的選擇調製,將適當分量的材料放入鍋子,在電爐內轉動加熱,達到合適的溫度後就可將食物倒入碗中上菜。
研究機構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表示,由於機器人技術和機器學習的進步,預計到 2030 年有 4 億到 8 億個工作職缺會自動化。
(本文由 UnwireHK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pyce
關鍵字:  ,  , 
心得討論:Spyce 表示,他們的目標不是要替代人類廚師,而是協助他們在餐廳工作更有效率,同時讓美味的食物品質更穩定,不過 Spyce 的波士頓餐廳只能有 2 名人類員工。

[KaaS] 用 AI 尋找人才,Plum 招聘工具可更精準找出目標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llCoa1
本文:
除了求職簡單,公司尋找合適的人才有時也是一件費時的工作。傳統招聘甚至獵頭方式以外,有新創公司開發利用 AI 尋找所需人才,有效避免各種人為歧視而錯失機會。


名為 Plum.io 的招聘工具,採用人工智慧技術尋找人才,避免招聘人員人為因素導致錯誤決定。這人工智慧可透過一個 25 分的解題和性格測試,分析應聘者的不同特質,包括適應能力、溝通能力、同理心和創新能力等,然後配合招聘者的要求,計算出最適合擔任職位的人選。這個系統並不會把履歷或學歷等計算進去,結果主要是透過心理分析,因此可得到更客觀的結果。
Plum 亦提供應聘者搜尋工具,讓人事部門更簡單的比較應徵者及搜尋曾應徵的人,方便選擇所需人才。據 Plum 表示,客戶之一的非營利組織 We.org 使用該工具之後面試次數減少 88%,另一間公司 WestBay 則讓新進員工的留職率提升 43%,審核履歷所需時間亦減少 37%。
(本文由 Unwire Pro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Plum
關鍵字:  ,  ,  ,  , 
心得討論:履歷可看到的資訊對未來表現並不準確,而招聘時的倉卒決定,會導致留職率下跌,浪費招聘過程所花資源。透過更認識應徵者的性格和處事方式,找出他們是否符合公司文化和職位要求,可能比表面經歷學歷更重要。

2018年6月17日 星期日

[KaaS] 趕搭電腦選股熱!新 ETF 掀話題,羅傑斯掌舵+AI 助陣?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Mx6Bj8
本文:
人工智慧(AI)選股大受歡迎,商品投資大師吉姆羅傑斯(Jim Rogers)趕搭熱潮,推出「Rogers AI Global Macro ETF」(代號 BIKR),號稱結合羅傑斯的精準眼光和 AI,要和其他 AI 選股 ETF 一別苗頭。


ETF.com 報導,羅傑斯主掌公司 Ocean Capital Advisors 編撰由單一國家 ETF 組合成的指數,BIKR 追蹤此一指數。他們用 AI 演算法分析總經數據,辨識個別國家和全球經濟未來 18 個月的可能市場方向改變。BIKR 是被動式 ETF,主要持有單一國家 ETF 和公債 ETF。
BIKR 持有單國 ETF 的比重,最高為 10%。6 月 4 日為止,BIKR 追蹤指數包含 39 國 ETF,持有最多部位是美國公債(25%)、再來是巴西(7%)、南韓(4%)、香港(4%)、墨西哥(4%)。
市場首檔 AI 選股 ETF 去年 10 月上市,名為「AI Powered Equity ETF」(代號 AIEQ),推出後掀起旋風,吸金 1.38 億美元,為市面最受歡迎的 AI ETF。

(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pixabay
關鍵字:  ,  ,  , 
心得討論:AIEQ 和 BIKR 雖然同樣使用 AI,但是兩者差距不小。都須由基金經理人再從整理的資料中,選出適當的標的。

2018年6月16日 星期六

[KaaS] Google 下一隻金雞母,瞄準健康醫療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sXVM1m
本文:
在 5 月召開的 Google 年度開發大會上,執行長 Sundar Pichai 一開頭就拋出 AI 人工智慧將在健康醫療產業掀起新革命的話題。他說,試想一名病患可產生的數據超過幾十萬資料點,包括基因檢測、影像資料、身體感測器所收集的各式各樣資料以及電子病歷等;這絕對超過一位醫師實際上可以閱讀、分析和解讀的範圍,但是透過 AI 人工智慧的分析,可較傳統研判流程提早 24 到 48 小時,這絕對會給醫師更多救命和治療的時間。


Google 在 2015 年重組成 Alphabet 後,獨立出 3 家聚焦發展健康醫療產業的公司:Verily、DeepMind、Calico。這 3 家子公司的核心技術也都離不開原本 Google 所專長的 AI 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其中最專精在 AI 的就屬 DeepMind,而布局最廣、最快當屬 Verily。

研發智慧手錶建構健康地圖

Verily「人體健康地圖」計畫未來將一次掌握萬人的「身體密碼」,如果成功,將會是人類探索健康和疾病的一大躍升。而這樣的成功就必須結合 Google 強大的搜尋引擎、人工智慧、深度機器學習等的強項,概念也如同 Google 在真實世界為大家在地理位置,或是資料的搜尋所扮演的角色一樣。
Verily 產品發展有 4 個主要面向:感測器、健康疾病管理平台、相關裝置和設備研發,以及精準醫療服務。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公司必須研發軟硬體和感測器來收集人體健康醫療的大數據,現階段已經研發出具備低耗電、高儲存容量,以及有資料加密功能的智慧型腕錶 Study Watch,來做為終端工具。
目前,Study Watch 正展開為期 4 年、參與測試人數達一萬人的「人體健康地圖」(Project Baseline)計畫。在這個計畫中,參與者將會戴著 Verily 專有的 Study Watch,將個人的心率、運動狀況、皮膚導電率和其他資訊,傳輸到公司的資料庫中;同時參與者的床墊下還會有另一個感測器監測睡眠模式。此外,受試者還需要到特定點去接受 X 光、血液、唾液和心理相關的諮詢,以及不定期的訪問。

與大廠合作進軍精準醫療

「人體健康地圖」是 Verily 與美國知名的杜克大學和史丹佛醫療大學所共同合作的,這將會是人類健康導航的計畫,未來可以告訴你為什麼生病、生病了要如何精準治療。史丹佛大學的癌症專家 Sanjiv Sam Gambhir 表示,這是目前最大規模的人體健康資料研究計畫,其最終目標是要實現:人類健康在出現變化時,可在第一時間就被警示,而更積極的意義就是如何預防疾病的發生。
除了指標性的「人體健康地圖」計畫外,Verily 也和荷蘭的醫學中心,針對 650 名罹患帕金森氏症病人,推出為期兩年的「個人化帕金森氏計畫」,進行收集病患的腦部影像、身體的生理參數等來研究疾病發展的進程,以及治療結果差異化的原因,往精準醫療目標前進。
此外,Google 大力投資的 23andMe,也正與 Milken 研究所和 Lundbeck 合作進行一項基因研究,希望能破解抑鬱症和躁鬱症與遺傳基因組學的關聯,合作夥伴正大規模募集 2.5 萬名病患來進行研究。
同時全球大藥廠也爭相與 Verily 合作。除了最早與瑞士大藥廠諾華旗下公司愛爾康(Alcon)合作,生產開發監測血糖的智慧型隱形眼鏡外,抗病毒大藥廠 Gilead 的新藥研發也找 Verily 合作篩選病患。Gilead 也希望利用 Verily 的大數據平台來達到找尋類風濕性關節炎、過敏性腸胃炎和皮膚炎治療藥物最有反應的病患族群;此合作案,Gilead 將付給 Verily 3 年結盟金 9,000 萬美元,這也是 Verily 進軍精準免疫醫療的關鍵合作案。
此外,Sanofi 也與 Verily 共同投資 5 億美元成立 Onduo,研發糖尿病大健康管理平台,包括追蹤軟硬體、藥品與服務一條龍服務。葛蘭素史克藥廠(GSK)也與 Verily 共同投資 7.18 億美元成立 Galvani Bioelectronics,合作研發奈米科技生醫電子產品,來進行慢性病的治療與追蹤管理。
除了與大藥廠合作外,最近 Verily 就透過新創園區的合作,在最夯的液態切片參一腳。Verily 在美國加州南舊金山辦公園區,替液態切片公司 Freenome 建立專門實驗室。其實在液態切片的布局,Google 不只有投資 Freenome,先前也投資了基因定序龍頭 Illumina 所分割出去的液態切片龍頭 Grail,全力搶食 200 億美元的液態切片市場。

利用大數據找出長壽基因

當然,心急的 Google 不會只仰賴 Verily 進軍精準醫療,今年 Google 創投與 Third Rock 合作投資一家基因療法新創,名為 Celsius Therapeutics,該公司將利用 Google 巨量基因定序和強大的深度學習運算,來進行癌症精準醫療與自體免疫疾病的治療,預計未來 5 年內可以啟動人體臨床試驗,如果成功,將是精準醫療的大躍進。
2014 年,Google 以近 5 億歐元硬生生把 DeepMind 從Facebook 的手中搶走,成為 Google 旗下的 AI 實驗室。2015 年 DeepMind 進入健康醫療產業的研發應用,2016 年成立 DeepMind Health。
DeepMind 創辦人Mustafa Suleyman 指出,DeepMind 將應用 70 萬筆醫療病歷來進行大數據的分析,找出老兵們在住院期間病情惡化前的風險因素。該公司開發的應用程式 Streams,可協助醫療人員快速診斷出每年造成 4 萬英國人死亡的急性腎臟損傷。Streams 已被英國保健署旗下 4 家醫院所採用;DeepMind 也與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合作,希望在老兵住院病情惡化前提早預警。
長生不老一直是人類追尋的夢想之一,Google 旗下的抗老公司 Calico,是 Genetech 執行長與蘋果董事長 Arthur Levinson 所創辦,更延攬遺傳學家以及細胞生物學家加入團隊。Calico 近年來和哈佛、麻省理工學院以及大藥廠 AbbVie 都有合作,研究與探索長壽和老化相關疾病的科學有關。
至於新藥研發,Google 也不落人後,除了投資讓胰島素也能用「吞」的 Rani Therapeutics,也投資開發治療細菌感染的抗生素公司 Spero Therapeutics,同時攜手瑞士大藥廠諾華搶進精準醫療的藥物開發;此外微生物組學的研究浪潮席捲而來,Google 也投資了以單株微生物為基礎的癌症免疫療法公司 Evelo Biosciences。Google 更領投 1.07 億美元投資新創 Arcus,該公司執行長 Terry Rosen 最為人稱道的是,把一家新創 Flexus Bio 在 2 年內以 12.5 億美元賣出,目前正研發小分子與抗體藥物做為免疫療法的合併治療藥物。
在醫材方面,Google 也默默耕耘,與嬌生大藥廠合作成立 Verb Surgical,開發包括機器手臂、資料分析以及虛擬化預測和練習等,預期 2020 年推出更便宜、更好用的機器人手術手臂。而 Google 的 Google Home 也搶入消費者的服務市場,未來透過醫療視訊評估在家病患的身體情況。

台灣醫療+AI  深具潛力

此外,Google 包山包海的投資也陸續開花結果。Google 創投 GV 是矽谷相當活躍的創投,也是生命科學市場風向指標之一,自從 2009 年該創投成立以來,每每投資新創公司都會獲得媒體關注,估計已投資近 60 家的生命科學公司,其中 5 家近半年陸續首次公開發行(IPO)。而消費級基因檢測公司 23andMe,則是 Google 創辦人 Sergey Brin 前妻 Anne Wojcicki 所成立的公司,預計年底前提出 IPO 申請。
美國 3 兆美元的健康醫療產業誰能夠抗拒?不過大家必須注意的是,在全球科技巨頭全力布局醫療大數據的情形下,AI 人工智慧+健康醫療產業的新世代絕對會來臨!台灣在健康醫療產業 AI 的發展也似乎深具潛力,問題是我們抓對了方向嗎?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關鍵字:  ,  ,  ,  ,  , 
心得討論:亞馬遜、Facebook、Google、微軟、蘋果、IBM 等全球科技巨頭下一個決戰的戰場絕對是這個誘人的市場,各家都有其在科技上的優勢,但進軍這個陌生產業的策略與戰略卻各有不同。

2018年6月15日 星期五

[KaaS] 蔡明介 : 聯發科未來布局 5G 與 AI 將是兩大重點

資料來源:
https://ift.tt/2MsSrzw
本文:
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 15 日在股東會結束後表示,未來聯發科發展的主要重點會放在 5G 跟 AI,將延續 2016 年計劃 5 年內投資新台幣 2 千億元在 7 大領域的方向,持續在這兩大項目發展。



蔡明介指出,2 年前的股東會,那時就已經宣示,聯發科 2016 年計劃 5 年內投資新台幣 2 千億元在包含 5G 及 AI 的 7 大領域。當時因科技大廠 Google 提出 AI FIRST 口號。如今 2 年過去,要發展這些項目可能 2 千億元都不夠。未來還將繼續投資,繼續發展。
蔡明介進一步表示,當時所說的 7 大領域,除了 5G 與 AI,還有車聯網、AR / VR、工業4.0、汽車電子等方向。但是總歸來說,這些應用都必須以 5G 與 AI 進行,聯發科的專長就是 IP 技術。如何將 5G 與 AI 發展起來並融入其他應用,就成為關鍵。
5G 方面聯發科已布局許久,目前有至少 1,500 名以上員工研發,包括跟 Nokia 的基地台合作與 docomo 的合作等。累積過往 4G 技術經驗之後,2018 年 COMPUTEX 展出的 moden 晶片,就代表聯發科進入 5G 市場的開始。以目前聯發科的技術與布局來說,5G 發展不僅不會缺席,還會是領先者。
AI 方面,蔡明介表示,聯發科專長是相關 IP 技術,AI 到現在發展比半導體摩爾定律還快,是爆炸性的技術。未來,會把汽車與手機產業的 AI 納進來,這會是長期工作。蔡力行補充,2 年前聯發科談的 5G 跟 AI 發展方向,就現在來看完全正確,也完全清楚。AI 是內建技術,可在各項應用運作,但必須依賴強大晶片的運算能力。市場前景不僅樂觀,聯發科還要加入能力提出相關產品,提供強大運算晶片,一步步前進。
面對競爭對手不但推出針對微軟 Windows 作業系統的產品,進軍筆電市場,甚至日前推出新一代 S710 產品,進一步增加競爭壓力下,蔡力行表示,考量到英特爾的實力,目前沒有進入微軟 Windows 作業系統產品市場的打算。雖然不會直接競爭,但會尋找周邊市場切入。面對競爭對手的 S710 晶片,蔡力行強調,聯發科下半年會有對應產品。只是,聯發科不強調與對手競爭,而是瞄準新市場,採用新設計生產新產品。
(首圖來源:科技新報攝)
關鍵字:  ,  ,  ,  ,  ,  ,  ,  ,  , 
心得討論:7 大領域,除了 5G 與 AI,還有車聯網、AR / VR、工業4.0、汽車電子等方向。但是總歸來說,這些應用都必須以 5G 與 AI 進行。